多地叫停常态化核酸意味着什么?科学有序防疫之举(2)

2022-06-23 14:42     新京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对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且查验核酸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民众生活的不便,降低人员和物资流通的效率,社会运转成本由此升高。这些现象近来已经逐渐引起舆论和各地的重视,而如何平衡非常措施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考题。

因此,在严格遵循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或查验核酸证明,也相当于"打了个样"。在没有确诊病例和病毒传播可能性较小的地方,如何尝试舒缓管控措施,这些地方也是在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科学有序防疫之举 | 新京报快评

市民正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当然,目前很多地方由于疫情仍然存在,常态化核酸检测还在进行。即便如此,尽可能降低防控措施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冲击,这些政策指向是相通的。

比如,北京就将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调整为72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产生的影响"。可见,疫情防控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要使措施尽可能地有效、科学,降低对社会的影响。

也相信随着疫情防控经验的累积,各地会在防控措施上不断升级完善,达成新的共识。比如"无疫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是常态""优化核酸采样圈,提供最大化便利"等,这些也要逐渐形成主流的防控思路,并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总之,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做好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结合各地的疫情状况,出台更加细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因地制宜控制疫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统筹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