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两晋战争晋平吴之战,三家终归于晋(8)

2024-04-10 11:02     360kuai

晋之所以能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东吴,除了实力的优势外,与其精密的战略部署是分不开的。

晋吴双方大战的根本就是长江,晋若得长江则晋胜;吴若能保长江则吴胜。而保正长江控制权的归属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战略要地,司马炎采取逐个击破为原则,以王濬水军为突破,让司马伷牵制吴江东方面的兵力,保证了王浑在江西的作战。命王浑、王戎、杜预等人按指定目标进攻,就是等王濬水军抵达时使晋军能够集中兵力将吴水陆军各个击破,让王濬过丹阳受杜预节度,过江西归王浑节度,并过一地便抽取部分兵力,就是为了贯彻统一于集中的目的。

按照羊祜生前为司马炎制定的战略。吴国长江防线数千里,晋军六路齐发,水陆并进,实施正面进攻就是为了把吴国江防分割为数段,使其首尾难以兼顾,又无法调动兵力相互支援。在统一的战略指导之下,负责突破的水军王濬与陆上五路军同时发动,互相配合,使吴军仓促之间无法从容应付,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达到了战略突袭的目的。

实际上,只要东吴加强西陵、建平的守备力量,然后主力布置在建业周围,加强沿江防备,以逸待劳,坚决阻止晋军过江的话,此次晋灭吴之战绝非简单的四个月就轻松解决。

吴国的失败,除了在战略上的失败,最关键的就是统治集团的失败。孙皓自当政以来,昏庸残暴,重刑罚,听信小人,甚至造成了吴国监狱饱满的状态,导致了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民间一片恐惧气氛。而这些事件直接造成了吴国基础实力的下降,农业破坏,生产下降。而将领请求孙皓加强江防时,孙皓却不以为然。尤其是建平太守吾彦发现晋在巴蜀造船的废料浮江而下时,请求孙皓增兵,孙皓仍不以为意。种种行为造成东吴内部之间极不团结,正如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晋于吴相比,也并非是好的,只不过腐败程度比东吴稍微好一些而已,在加上司马炎前期的政治头脑颇明,掌权之后积极发展经济实力。因此,晋朝的统治集团强于东吴的统治集团。再加上北方实力本来就高于南方,司马炎比孙皓聪明,又有羊祜等能臣,这才能一举消灭吴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