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商业同时也带动了进出口,最著名的出口和外交事件当然就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这一次途经了麻喏八歇国,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当时东爪哇还在打战,郑和竟然去劝和;1407年郑和第二次受命下西洋,去了越南和锡兰,郑和与使节们还被册封为古里王;其后一直到1430年结束,郑和共出使了7次,明朝的声望得到远播,周边各国的皆来朝贡,也出现了唐朝时才有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世之景。
同时也吸引了远在英国伦敦的伊丽莎白一世。1553年伊丽莎白继位,当时内部分裂,她立马采取手断稳定了政治基础,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所以她也热衷于鼓励自己的臣民们航海,那时候英国的航海业空前繁荣,在听闻遥远的地方有个强大的国度时,她写下了一封信: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丽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之利,陛下及陛下之臣民均可获得……如陛下愿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需其他特权,则陛下实堪称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而这封信是完完全全展现出了明朝的强大,那样一个女王称明朝皇帝是"不可战胜之君王",语气中多有卑微和恳求之意,可见想与明朝通商之迫切。不过遗憾的是这封信并没有被送达到明朝皇帝的手中,因为女王派出去的使臣约翰·纽伯莱半途出了意外,但这封信确确实实存在,如今英国国家博物馆能够看到。
不过这些盛世之景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上之时,已经是一团乱麻,没了丞相,宦官横行;有了火器,但祸根生于内部;来的附属国虎视眈眈,明朝溃败只是一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