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霸明白要想成为储君,必须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于是他积极与朝臣交往,拉拢了一大批支持者。此时,东吴朝中的大臣形成为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孙和,主要有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另一派支持孙霸,主要有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
太子、鲁王两派势均力敌,互相攻讦,引发政局的动荡,史称"南鲁之争"。"南"指的是太子孙和,因为他当时居住在南宫,而"鲁"指的是鲁王孙霸。这引起了孙权的注意,于是他在244年下诏,"禁断往来,假以精学",也就是说,禁止两人与朝臣交往,让他们去专心学习。可是,孙霸并不甘心,他依然觊觎着储君的位置。
全寄、吴安、孙奇、杨竺这人是孙霸的死党,孙霸利用他们不断诋毁太子孙和,东吴的政局更加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意识到了危险,他对堂孙孙峻说:"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也就是说,无论立孙和,还是立孙霸,都将埋下动乱的种子,索性两人都不立。
250年,孙权废掉了太子孙和,还赐死了蓄意挑起这场党争的孙霸,同时还处罚了两派的官员。孙权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处于稳定东吴政局,另一方面他想把皇位传给幼子孙亮!不过,孙权做梦也没有想到,孙亮即位后,东吴的政局更加动荡,先后发生了四次政变,三位权臣被杀,一位皇帝被废,许多重臣死于非命。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