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20万大军,天子被俘,为何没有亡国呢?(3)

2022-09-10 05:59  360kuai

在明英宗之前,也即明宣宗朱瞻基这位皇帝在位时,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虽然明宣宗朱瞻基与其父亲的在位时间只有11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正是"仁宣之治"打下的基础,促使明朝可以在土木堡之变后战胜瓦剌和也先的进攻。另一方面,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也即伴随着朱祁钰这位皇帝的即位,也先无法继续用明英宗要挟明朝朝廷了。

最后,明朝之所以能够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于谦这位大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京师可谓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于谦这位大臣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朱祁钰这位皇帝即位后,于谦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面对于谦等人的防守,瓦剌也先可谓无隙可乘,被迫释放明英宗朱祁镇。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总的来说,于谦等人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明朝京师的野心,促使明王朝转危为安。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