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监察官的司隶校尉,权力到底有多大?(3)

2024-03-21 16:02     360kuai

两汉时期,御史中丞是中央监察机构的长官,刺史是受御史中丞领导的地方监察官;丞相司直代表丞相执行行政监察;司隶校尉代表皇帝、作为皇帝特设的监察官。三种监察系统各自成体系,在行使监察权中,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司隶校尉可以监督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丞相、丞相司直,而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丞相、丞相司直也可以监督司隶校尉。

到东汉时期,司隶校尉的组织机构进一步扩大,地位进一步提高,朝会时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并专席而坐,号称"三独坐", 其监察对象扩大到外戚和宦官。在东汉后期,司隶校尉成为皇权与外戚、宦官之间斗争的重要力量。如:汉桓帝联合宦官剪灭专权乱政的外戚大将军梁冀时,派司隶校尉张彪率兵围困梁冀宅邸,诛杀梁冀。东汉末年,外戚何进曾以皇帝名义任命袁绍任司隶校尉,诛杀宦官。

西晋时期,司隶校尉的职权与两汉时期基本相同,至东晋被废。

司隶校尉的权力较大,但按规定其选拔任用权控制在皇帝手中,不受其他公卿大臣干预,只有得到皇帝赏识和信任,才会被皇帝选中,以确保司隶校尉完全按皇帝意图行事,成为皇权的忠实维护者。两汉时期,对司隶校尉的惩罚也极为严厉,稍有渎职或违反皇帝意图,动辄被杀或遭免职。

司隶校尉由一个临时设立的"治安官",转变为"无所不纠"的特殊监察官,其职权的演变,伴随着加强皇权的过程,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产物。皇帝利用司隶校尉职权的扩大来加强对皇亲国戚、京师百官的监督,同时也利用御史中丞、丞相司直等来限制其权力,三大监察系统虽然构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系,但司隶校尉的职权过大,且与其他监察部门严重重叠、交叉,在政治斗争中,当皇权衰弱时,司隶校尉往往沦为封建王朝政治势力打击异己的工具,使其监察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蒋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