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聘驻守江夏之初,对刘备采取的攻势采取"见招拆招"的策略,总体上以防守为要务,等到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率军入川后,文聘才开始变被动为主动,联合襄阳守将乐进,对留守南郡的关羽展开攻势。在建安十八年的(213年)初的寻口之战中,文聘、乐进击败关羽,并夺取临沮、旌阳等地。不久,文聘又在汉津攻取关羽的辎重,在荆城烧毁他的战船,令关羽羞愤至极。 凭借两次重创关羽的功绩,文聘大受曹操嘉奖,并因此晋升为讨逆将军,进封延寿亭侯,等到曹魏建立后,更是被文帝曹丕进拜为后将军,封新野侯。曹魏创建之前,刘备控制的荆州部分已经被孙权夺走,因此文聘需要全力应付的对象便转化为江东集团(即后来的东吴),但无论对手是刘备还是孙权,都难以在文聘身上讨到便宜。

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亲率5万大军包围江夏,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求援,文聘只能以城内数千兵马进行抵御。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江夏因为连遭暴雨,城栅多已崩坏,而百姓均分散在田野之间,来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形势可谓万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文聘下了一着险棋,命令城内军民全部躲起来,使江夏看上去就像一座空城。 孙权生性多疑,因此对部将们说:"北方认定文聘是忠臣,因此把江夏交给他来防守,如今文聘看到我军大举而至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完全不合情理。以孤来看,文聘必然在城中设下埋伏,而且援军很快便到,此城定然不能攻取,不如撤军为妙。"因此,孙权下达撤军令,江夏由此得以保全。文聘得知孙权撤军的消息后,即刻领兵出城追击,一战便将敌军打得大败亏输。

魏明帝曹叡 经此一战,江东损失惨重(注:关于文聘以"空城计"吓跑、击败孙权的史实,详见《三国志·卷十八》注引《魏略》),孙权再不敢打江夏的主意,文聘也由此增封食邑500百户,大受魏明帝曹叡的嘉奖。此后十余年间,文聘继续镇守江夏,直到最终卒于任上。文聘死后,被追谥曰壮侯,正始四年(243年)又被特许配享曹操庙庭,可谓生前显赫,死后备极荣哀。?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