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少年的你” 网络需要“堵与疏”(7)

2022-06-01 09:45     新京报

苑宁宁认为,在压实平台责任的过程中,也的确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数字时代父母监护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二者并不冲突,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郑宁还表示,社区也可以参与进来,"比如社区建立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去弥补家长监护能力的不足,给孩子做一些心理辅导,对家长做一些服务辅导等。"

"触网"低龄化堵不如疏

网络素养教育生态待形成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教授刘文杰向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在移动设备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的今天,"触网"低龄化、常态化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合力。

"就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和上网而言,工作的重心不能一味放在堵上,也要注意疏导,即用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避免生硬的说教和强制性管理,只有未成年人愿意在触网问题上与家校配合,乃至对网络上的诱导、欺诈及时向家校报告,治理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郑宁强调了线下活动的重要性。"美国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不是特别突出,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日常的线下活动非常丰富,让大家觉得人和人的社交更有意思。在不违反疫情管控政策的情况下,我们的社区、学校和家长,也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为丰富的线下社交场景。"

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也要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显示,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6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相协调的网络素养教育生态系统。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诈骗受害、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网络失范等问题也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和每个家庭关注的社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指出,这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广大青少年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泥沙俱下的各类资讯,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构建未来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十分重要。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认为,"要继续完善青少年模式,建立面向青少年的丰富内容池,加强对青少年模式下内容的审查与功能优化;定期监测数据风险,实现平台规范化管理;构建全方位信息提示矩阵,优化未成年人使用环境;平台可以通过与专业的科普机构、青少年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平台的产品与社区优势赋能科普内容,让更多的青少年用户能通过互联网平台点燃对于科学的热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