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登大尺度诗歌?出版社:适合初高中生,此诗非常有名,建议通读全文(2)

2022-05-30 13:47     九派新闻

据中国作家网介绍,小说《受戒》里,写到一个叫仁渡的和尚比较风流。他平常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山歌小调都不唱。但有一回在打谷场乘凉的时侯,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实际唱了两首,先一首以"姐和小郎打大麦"起头,四句,比较素,算是引子。"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

文中的仁渡和尚接下来唱的山歌小调,就是上文中引起争议的内容。

其实,沈从文早年写过的一首诗叫《乡间的夏(镇筸土话)》,里面就有汪曾祺《受戒》用过的这首"安徽民歌",字词略有变动,与山歌里的那四句相完全相同。

追本溯源,此民歌最初见于西南联大学生刘兆吉编收的《西南采风录》,书中的一首贵州民歌,与沈从文、汪曾祺用过的民歌基本相同。

"文学大师"间的争议--朱自清曾指出不适于一般读者

据中国作家网介绍,《西南采风录》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徒步走到昆明此一"文人长征"的产物。编者刘兆吉是教育学系学生,他在闻一多的指导下,一路采集湘黔滇三省民歌两千多首(以贵州的为多),从中选出七百多首,编为《西南采风录》,于1946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朱自清、黄钰生(联大师范学院院长,任"旅行团"指导委员会主席)和闻一多三教授为这本现代版的"三百篇"各作序一篇,都是1939年写的。

此书在彼时就引起过"文学大师"间的争议。民歌民谣自古以来就以情歌为多,这本采风录也不例外,情歌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九十。朱自清讲本书所收歌谣分为六类,"其中七言四句的'情歌'最多,这就是西南各省流行的山歌"。但朱自清指出:"刘先生采集的歌谣,也有猥亵的,因不适于一般读者,都已删去。"

黄钰生则对"情歌"之说提出异议。他认为,"情歌"之名"从辞意上看,诚然如此。不过,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会"。他举实例,说在贵州至云南的路上,他因走得慢,落在后面,常与同行的挑夫边走边交谈。他亲见同行的挑夫或挑棉纱或挑铁锅,山路难行,一步一喘,非常劳累,但他们还断断续续唱着"郎"呀"妾"呀、"妹"呀"哥"呀一类的情歌。

黄说:"这些人是在调情么?是在讴歌恋爱么?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唱一唱,似乎可以减轻筋骨的痛苦。……他们所唱的歌,与其说是情歌,毋宁说是劳苦的呼声。"

大师们间的争议,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父母教育观念的变化、多元,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边界变得模糊,之前只在成人文学中出现的内容,已经部分进入了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审查儿童文学的界限与尺度在哪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