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专注于军事评论的文章,笔者不太想在国际政治领域着墨过多。但俄乌冲突进行了接近百天,现在的态势很难能脱开国际形势去进行纯粹的军事讨论。在当前的态势下,这场战争已经回归到了20世纪"总体战"的模式,是一场较为纯粹的消耗战争,但这场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力之争,是"俄军耗尽乌军最后一滴血"还是"乌军耗尽俄军最后一辆坦克"已经取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两个国家在未来国际博弈中的地位。
北约虽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但北约的库存也不是无限的。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乌克兰战场上掉在俄军头上的炮弹和标枪越多,登陆那一天掉在我们指战员头上的炮弹就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两线作战"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也需要权衡利弊--如果北约真的开始用库存以外的,乃至现役部队的物资进行援乌,那么国际形势显然也朝着对美国来讲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毕竟21世纪的今天,能够独立大量生产技术兵器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国家,除了美国以外还有第二家。就算出于利益国际局势不会朝着过激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有国家敢于假装这一能力不存在。
柬埔寨炮兵实力比乌克兰强,哈萨克斯坦无人机水平比俄罗斯好 图源:社交媒体
如果说1991年的战争惊醒了我们,那么2022年的战争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种查漏补缺。我们要进行的战争比顿巴斯攻势要复杂得多。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中国的观察者而言,这场战争虽然技术水平上无法比拟未来的祖国统一战争不太相似,但西方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判断那一天来临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友对于我们的敌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