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威登陆科创板:研发费用率与毛利率低于同行均值(2)

2022-05-20 10:13  蓝鲸财经

为了引入外部投资人、支撑业务发展,思特威曾于2017年6月开始搭建红筹架构,构建以开曼思特威作为境外融资及持股平台,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为核心业务经营主体的红筹架构。为了实施回归境内A股发行上市的计划,三年后,开曼思特威及其股东启动红筹架构拆除事宜,并于2020年9月完成红筹架构的拆除。

而在拆除红筹架构后,多名机构股东突击入股思特威。截至2020年10月末,思特威收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投资、联想科技、红杉瀚辰等16名股东的新增注册资本。

同年11月,思特威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以2020年10月31日为思特威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准日,将思特威有限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持续入局加速了思特威的业务拓展,近年来,其营收不断增长。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下称"报告期内"),思特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6.79亿元、15.27亿元、5.41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思特威的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分别为-1.66亿元、-2.42亿元、1.21亿元、6862.9万元。

同时,从2020年开始,思特威出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不匹配的情况。报告期内,思特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29.77万元、1.42亿元、2316.49万元、-4.87亿元。对此,思特威解释称,2020年和2021年1-3月,采购付款金额较大,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对较小。

随着产品线的扩展以及应用领域的增加,思特威BSI-RS系列及GS系列的毛利金额显著增加。报告期内,思特威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2.73%、18.14%、20.88%及26.57%,整体毛利率提升,主要是BSI-RS及GS系列销售占比提升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思特威的毛利率一直低于同行均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