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处于银河系最中心,学名叫 " 人马座 A",距离地球仅 2.7 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 400 万倍,被认为是 * 研究黑洞物理的最佳目标。
人类发现宇宙最大的恒星 r136a1,质量也只是太阳的 265-315 倍。
至于为什么这两个黑洞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星系,但呈现的样子却差不多,科学家表示,这说明黑洞周围物质都被广义相对论这种相同的物理过程控制。
黑洞作为一个看不见的致密天体,由恒星一路从白矮星、中子星演变而来,在 1916 年首次被德国天文学家发现。
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就存在上亿个黑洞,超质量黑洞则有数百万个。
上世纪 60 年代,天文学家推测银河系的中心存在着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作为类星体产生巨大能量的 " 隐形引擎 "。
类星体,就是类似恒星的星体,其射电源释放出的能量是包含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的 1000 多倍。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着存在致密射电核。
从 90 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就利用周围的恒星运动测量其存在。
2020 年,美国和德国三位科学家因为确立了黑洞可在广义相对论理论框架下形成的理论,以及观测到了这个与推测相符合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