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小乞丐为汶川地震捐款185元走红 14年后近况曝光(3)

2022-05-12 17:50  网易

3

1990年,龚忠诚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农民家庭,一岁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最坏的结果是终生瘫痪,最好的结果是孩子终生要靠拐杖才能走路。

父母亲不甘心,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小忠诚治病,可是两年过去了,孩子的腿并没有好转。

后来,针灸、手术都没能遏制病情的恶化,他的腿只有棍子一般粗细,为此,龚忠诚的母亲日日以泪洗面。

由于长期背负的压力过大,龚忠诚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不幸因病去世,留下牙牙学语的妹妹和不能行走的他。

因父亲要出去干活,照顾妹妹的重担,自然落到了龚忠诚的头上。

可是刚学会走路的妹妹哪里知道哥哥的不便,她经常趁哥哥不注意溜下床,在家里跑来跑去,摔跤是常有的事。

每一次,龚忠诚都急得恼怒地捶打自己不争气的腿。他束手无策,只得敲打脸盆,邻居听到了赶紧过来帮着把妹妹扶起来。

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妹妹上学了,龚忠诚经常一个人透过窗户,望着天上的蓝天白云、飞翔的小鸟。

他羡慕窗外嬉戏玩耍的孩子,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放肆地奔跑享受童年的趣味。

龚忠诚

镇上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听说了龚忠诚的情况,破格录取了他。

龚忠诚很兴奋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只是11岁的他在那些6、7岁娃娃们眼中是另类,他不会走路,就连上厕所也要寻求老师帮助。

龚忠诚越来越沮丧,越来越孤独,加上父亲很忙,没办法按时接送他上学放学,于是,在上了3年学后,龚忠诚主动选择了辍学回家。

他心想,至少在家里,不用去麻烦别人,不会有那些异样的眼光。他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

4

2004年春节,有亲戚来家里劝说父亲去广东打工,说沿海城市机会多,总比在家里死守几亩地强,而且广东气候暖和,说不定对忠诚的腿有好处。

就这样,龚忠诚的父亲把女儿托给亲戚照顾,他带着14岁的龚忠诚来到了广州,在城中村租了间几平米的小屋安顿了下来。

为了照顾龚忠诚,父亲没有去工厂找工作,而是买了辆三轮车收废品。

如果天气好,老龚就会把龚忠诚抱到门口晒太阳。而少年龚忠诚也有皮的时候,他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他经常把只有胳膊细的腿盘在胸前,在手上套双旧鞋子,用手支撑去追逐阳光。

有一次,他跟着阳光走到了大街上。

他惊呆了,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没想到大城市这么的繁华。

后来,等父亲走后,龚忠诚经常爬出去见识这城市里的另外一面,一切对他都是那么新鲜。

直到有一天,有人给他面前丢下了10元钱,龚忠诚以为是掉的,准备捡起来追上去还给人家,不料那人根本没有回头,匆匆离去。

他这才醒悟,原来,陌生人是把他当做乞丐了。

龚忠诚

他琢磨着,做乞丐听起来并不光彩,也没有尊严,但是如果能为父亲减轻家庭负担,能为妹妹攒下一些学费,放弃自尊和脸面又如何。

他心想:"武侠小说里不就有丐帮吗,我不偷不抢,只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和善良来获取收入。"

而且对他这样一个残疾孩子来说,能用自己的本事生存,远比面子来得重要。

龚忠诚说服了父亲,成为了广州市内乞讨大军的一员,虽然也会碰到奚落和异样的眼光,但乞讨四年来,龚忠诚碰到了很多好心人。

龚忠诚

他坐公汽地铁的时候,会有人搭把手帮助他上车;

大家看他残疾,他每天收到的善心款总比同行多;

有些店家会给他递来一碗水;有一家快餐店的老板,每天都会给他端来一碗饭,有时会放上2块肥肉。

而这些都成了龚忠诚心里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他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有能力了,要向这些善良的人一样,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