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代,真的是“最好的四十年”?(2)

2024-10-22 09:02  360kuai

对于文人们来说,这当然更是个好时代:官员"编制"比宋初暴涨了一万多人,安安心心享受有钱有闲的官场生活。既然有钱有闲,当然就少不得吟风弄月,于是大宋的诗词书画等各门类艺术,也是井喷般发展。两宋文化史上最拿得出手的英才,几乎全云集在这四十年。以这繁华景象是,也确实是"最好的四十年"。

但是,这个时代呕心沥血一辈子的富弼,却以他的这声惶恐,戳破了这个"最好四十年"的遮羞布。以富弼的叹息说:"非盗贼果能强盛,自是朝廷只守弊法,不肯更张"。说白了,大宋发展到宋仁宗年间,就到了这种"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有多狠?先看田赋。北宋的田赋,承袭自唐代两税法,理论上税率比唐朝低,操作起来却是另一样,首先是附加税极多,基本是隔些年就要加,以宋仁宗年间名臣韩琦的统计说,当时北宋农民要交的附加税"杂钱",有牛皮、农具、盐、鞋等十多种名目,五代时的"身丁钱"等苛政,也被北宋"完美继承"下来。连精于算计的北宋大科学家沈括都说,北宋农民要交的苛捐杂税,简直是"名件繁琐"。

所以,为了逃避劳役,宋仁宗年间的农民们,也是"智如泉涌"。有的"孀母改嫁",有的"亲族分居",甚至不敢"多种一桑""多置一牛"。别看后世历史票友常调侃"宋朝自耕农富裕"。但在宋仁宗年间,敢说哪家农户是"富户"?那简直比要他家命还恐怖--就是这要命的劳役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