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能喊,就说明司马光是让他说话的。然而这帮台谏官的政治格局太小了。司马光和宰相等大臣想要和解,他们却忙着揪斗,把王安石路线的追随者揪出来斗,赶出政府。而司马光身边也没有一个帮手像吕惠卿帮王安石那样出面去整饬"不听话"的台谏官。
作为政治领袖,司马光干净而无力。
对于政治同盟,他缺乏必要的沟通;对政治上的敌人,他缺乏应有的警惕;应当互为臂助的台谏官,他推荐的人选,在政治上却并未与他保持一致。
邵伯温说:"温公不立党。"他真的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足己自是","有人与之同则喜,与之异则怒,喜则数年之间,援引登青云;怒则黜逐摈弃,终身沉草莱",以权势压迫官僚集团实现自己的主张。而他自己的做法却是正好相反的,他不要同盟,不要打手,不要算计,而梦想靠高尚的道德、严格的自律来感化、影响其他人走上正确的道路。这种一厢情愿充分暴露了司马光在政治上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