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分别以后,他一路东行,到达扬州。在他的记忆中,扬州繁花似锦、风景秀丽,二十四桥仍在。而如今满目尽是荠麦青青,触景生情,写下了名扬天下的《扬州慢》,时年二十二岁。词名却换不来功名,填词与科考毕竟是两件不同的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昔日罗绮盈户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经过两次金兵的洗劫,如今只剩荒凉残破,就算杜牧故地重游,恐怕再也难赋深情。
草木本无情,却也厌倦了战争的摧残,伤感朝廷对外的无能为力,用人不当,靖康之耻仿若昨天。也暗示了自己虽空有一身才华、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屡次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