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高祖刘知远虽然是开创之君,但起家、治国靠的是暴力压服,自身并没有令天下归心的德行操守和深仁厚泽,所以天下藩镇、军民心中不服者甚多。再加上他临终前留给儿子刘承祐的辅政大臣们,大多又是刚愎自用、目空四海的小人,所以等到刘承祐即位后没多久,帝国便闹出了大乱子。
刘知远驾崩前(948年初),遗诏宰相杨邠、苏逢吉、史弘肇、郭威、王章等人辅佐幼主,其中,杨邠、苏逢吉、史弘肇负责政事,郭威负责征伐叛逆,王章主管财政。在三位处理政事的辅政大臣中,苏逢吉为人阴险,杨颁、史弘肇恃功而骄,从一开始便心不齐。三人中尤其是杨颁地位最高、行为最猖狂,并在三件事上屡次跟幼主"过不去",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第一件事,是杨邠在朝堂上公然羞辱刘承祐。话说某天在朝堂议事时,杨邠与王章在刘承祐面前侃侃而谈,说着说着便自作主张,把相应的政策拟定好,根本没有争取皇帝的意见。刘承祐好长时间都说不上话,但为了显示存在感,还是在中间插了一句:"两位卿家所言极是,只是政策实施时要顾及百姓的感受,千万不要让他们有怨言。"
其实这不过是一句无关宏旨的套话,杨邠、王章如果知趣一点儿,只需表示同意就可。可没想到杨邠听到这句话后,竟然不顾及君臣体统,张口就对刘承祐嚷道:"陛下不要说了,有微臣在,这些事绝对能办好。"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全都大惊失色,而刘承祐内心也是遭遇一万点暴击,恨不得把杨邠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