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销售费用高企早已成为医药行业的普遍现象,其中以市场推广之名推动背后的市场营销,是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这一问题也被监管重点关注。
从销售费用率来看,亚虹医药、前沿生物、迈威生物3股2021年销售费用率超过100%,其中,亚虹医药销售费用率高达76840.6%。实际上,亚虹医药高销售费用率背后的秘密是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仅有4575元。亚虹医药表示,公司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2021年的营业收入仅为海克威(APL-1706)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申报并实现的收益。
*ST恒康等重销售轻研发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如*ST恒康、信邦制药等个股2021年出现了销售费用远高于研发费用的情况。
以*ST恒康为例,*ST恒康2021年销售费用约为2.81亿元,其中市场费用约为5575.84万元,而公司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仅为44.4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ST恒康近年来业绩承压严重,归属净利润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1年,*ST恒康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4.18亿元、-25.2亿元、-5224万元、-3.71亿元。
资料显示,*ST恒康立足于医疗服务和药品制造"双轮驱动"大健康产业,以医疗服务为核心,构建大专科、强综合战略布局,业务涵盖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医养等全产业链,药品制造为公司基础产业,公司致力于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ST恒康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并未有人接听。
此外,2021年,信邦制药、鹭燕医药2股销售费用也远远高于研发费用,销售费用超过3亿元,研发费用却只有不足300万元。具体来看,信邦制药2021年销售费用约为3.6亿元,研发费用约为193.76万元;鹭燕医药2021年销售费用约为3.79亿元,研发费用约为297.22万元。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从市场和行业角度看,药审改革、国际标准接轨、国家医保局扩大影响力、带量采购等政策和市场直接倒逼市场创新,医药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投入,以确保不被市场、政策淘汰。若公司销售费用过高,而研发投入较少,长期来看,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可能会下降,将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董亮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