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操会将关羽"神化",我们倒是也可寻些两人的交集。交集最深刻的一次,应该是在建安五年,当时刘备想自立,被曹操教训了,跑到袁绍处寻求庇护。关羽应该"跑路"功夫不如刘备,被围了,迫于无奈,降了曹操,但也不是真降,按现代话讲,应该叫"借调",也立了一些规矩,比如"土城约三事",什么"降汉不降曹"等协议的。当然,这里面大概也有小说家的添言。
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借调",关羽的气节雄略,竟把魏营上下给折服了。曹操的态度是"礼之甚厚"(《三国志》)。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当时只是降将,老板却是香车美女一波一波地送,这是很不正常的。有的人说,这是曹操在作秀,秀给天下人看,他曹总是如何爱待人才的。即便有作秀成分,但至少也说明了一点,关羽是个人才,而且,在曹操眼里,关羽应该不是一般人才,是值得花重金引进的高端人才。
那么,曹营的其他员工是如何看待这位引进人才的呢?应该是分阵营的,比如曹操的一些嫡系,可能是比较不爽的,至少,心里是不太平衡的,关羽你一个降将,何来如此礼遇,代表人物是夏侯惇。另一些人,倒是持欢迎态度的,但大概都是半路前来投奔的,如张辽、徐晃等,一直就和关羽关系很好,也相当的敬佩,恨不得找个地方歃血为盟,磕头拜大哥。但无论哪个阵营,对于关羽的水平,应该都是认可的,甚至后来的某个军事会议上,达成了一个共识:"蜀之名将,惟羽耳"。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的水平认证绝不是靠曹操用钱砸出来的,那可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最霸道的一次,应该就是解白马围了,当时主将颜良就在万军之中,被关羽生生给斩首了。这可不是小说家言,在《三国志》确有提及:"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