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之所以一直都是杂号将军,最大的原因就是赵云不是名门望族,还没有自己的势力,就他一人单兵作战。而在我国古代,"门阀制度"的观念非常严重。刘备在创业初期时,因为无人可用,并没有过分讲究门第。但随着诸葛亮的到来,这套门阀制度又重新启用了。在三国时代,蜀汉对门阀制度的要求和坚持是最明确的,所以赵云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众臣上贺表,领衔的人是"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为什么是马超呢?因为"马孟起世代公侯",法正位列第二,诸葛亮排在第八位,而在这贺表里,没有赵云的名字。
赵云地位的不上升有政治斗争的原因。刘备平定益州后,想要封地给诸将,满朝文武皆默然,只有赵云劝谏应该还地于百姓,刘备听从了赵云的建议,蜀汉群臣的封赏因为赵云的一句话就没了。一句话,赵云就把蜀汉的满朝文武给得罪了。令外,不论是乱世还是和平年代,羽翼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那些门阀家族,不管多乱的世道他们也不怕,谁成为皇帝对他们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在蜀汉政权里,关张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侯,投奔刘备时又带来了自己的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也有不少亲信。只有赵云单枪匹马,连说话别人都听不到,在朝中自然就毫无地位可言。
最重要的是,赵云投靠刘备的时候,是刘备最艰难的时期,直到入主益州之前,刘备一直都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因此赵云大多数时间都充当着警卫员的角色。而等到刘备势力大的时候,大家又都习惯了赵云保护刘备这一观念,再加上蜀汉的将领越来越多,赵云统兵的机会更少了。直到蜀汉后期,国内无将可用,诸葛亮才启用赵云。而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满头白发了。
作为一个将领,统兵作战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经验是需要实践才能积累的。赵云在一开始就定位到了侍卫长的角色,如果最初就定位统帅的位置,那么他或许就不是杂号将军的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