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极具优势的一战,为何变成最耗时耗钱的惨胜呢五点原因说清(2)

2025-04-12 11:22  360kuai

绝对的朝廷集权,甚至每次战争的攻守战术都由皇帝决定,大将仅仅是一个执行皇帝指示的执行者,不能根据当时情况灵活用兵,主动出战或退却,这势必造成坐失战机,在两次金川之战中皆存在这一严重问题。

第一次对金川之战,乾隆命张广泗总揽一切军务。但不久又调亲信讷亲为经略,他不谙军事,至军后便瞎指挥,令军士猛攻敌营噶尔崖,结果战斗失利。而张广泗虽有军事才能,无法施展,敢遇事多推诿,以此报复讷亲,讷亲亦无可奈何。这样,"将相不和,士皆解体"(《圣武记》卷七《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故清军攻伐数日而未得寸进。第三,天时地利造成清军的困难

金川地势险峻,碉堡林立,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所以,"每打一碉一寨,大者官兵带伤不下数百名,少者不下数十名。"(《东华续录》卷九,乾隆十三年)而且地险路远,清军运输补给、军粮,以及进军困难都很大。再加之"天时之多雨多雪",清军不易适应,使军事行动迟缓以至难奏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