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时的身份是楚国上将军,他如果越过楚怀王,直接自称为王已经算是背叛了;如果项羽斗胆称帝的话,那就无异于与所有诸侯为敌了。帝者,天帝也,是统治万民的象征,然而当时的项羽甚至还没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封地。
项羽如果称帝,首先是要将诸侯们驱逐出关中,并直接将刘邦的势力打垮,并进入汉中消灭掉刘邦的残余势力,与此同时,派得力将领驻守要塞,以防诸侯联军的袭击,进而巩固关中局势。待到时机成熟后,重走秦灭六国之路,实现再一次的统一。
这个进程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刘邦的打法实际上也是差不多的。然而,很可惜,项羽不是刘邦,这条路刘邦可以走,但项羽却万万不行。
虽然项羽与刘邦同为楚人,但刘邦和他的团队是由中下层群众组建起来的,而项羽的团队却是以楚国旧贵族势力为基础的。
贵族势力原本是战国时代各国家的特殊阶层,他们享受至高的权利和地位,但当秦灭六国之际,这一切便都烟消云散了,六国贵族们都成为了大秦帝国治下的子民,过着与其他百姓相去不远的生活。这份落差,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恨怨秦国这个国家,包括秦朝统治者,也包括秦人,这也是章邯投降后,他的秦军会遭受项羽所率领的楚军欺压的根本原因,这在后来也造成了那场三月不息的咸阳大火。这些都是项羽即使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的"滔天怒火"。
然而,这一点对刘邦来说却是可控的。对于各国子民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统治者的统治方式,而不是秦与楚的区别,如果秦人的统治更加友好的话,六国子民也一样会臣服的。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他需要控制的不是团队对秦人的怒火,而是贪婪本性。考虑到刘邦团队的出身,这对于刘邦来说难度可就小得多了,所以,他才能更容易地推行"约法三章"来安抚秦人。
项羽与刘邦两个团队对秦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立足点了。刘邦是从内心期待拥有关中这块封地的,而项羽则更应该回到楚国去把持大局。当然,项羽也想到了刘邦所想,所以他只是将刘邦已经占领的汉中封给了他,顺便送了他两个地广人稀的郡--巴、蜀,关中则留给他更为信任的三个秦国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