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集出身、做官、经商、圈子于一身的京官,享乐笔记就90万字

2024-08-18 16:02  360kuai

那桐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不断加剧,作为清朝当时的京官来讲大多生活水平底下,有的甚至是穷困潦倒,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常常因为贫穷而揭不开锅。他住在郊外,找到一座废弃的旧房,带着老婆孩子居住,"敝衣破裤,若乞人子。"造成刘光第极其贫困的原因有主要两点,一是出身就非常贫寒,二来作为京官工资非常低,加之其个性耿介,不愿混迹官场的各种陋规和潜规则,所以最终常常是衣衫褴褛,成了光绪时期最破落的京官。

与之相对的是京官那桐,他可算得上是京官中最会活的一个,因为是满洲人出身,所以在当时的仕途显得非常顺畅。

那桐,历任户部尚书,外务部上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要职,他的家族是内务府世家,资产丰厚。光绪顺天乡试举人,满洲人在当时有才学的人非常少见,那桐算是一个。慈禧称他"颇能办事",与端方、荣庆并称"旗下三才子"。其个人一生政治建树不大,倒是其做京官的整个过程被他用洋洋洒洒的90万字的日记全面记录下来,还原了清王朝岌岌可危之下,京官只顾自己享乐的官场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