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朝与蒙古关系恶化,进而衍生出来的庚戌之变,是怎么一回事?(2)

2025-05-30 15:02  360kuai

熟悉明史的人应该都非常了解,自明初开始北方草原就出现了三大蒙古部落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当明军北伐蒙古诸部时,几个蒙古部落便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明军北上;当进入和平时期之后,三大部落随即便开始了内斗。

时间来到公元15世纪,此时瓦剌部已经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崛起,并逐步控制了其他蒙古部落。可惜因种种原因,也先的统治并未维持多久便快速瓦解,瓦剌部也随之衰落下去。但是,瓦剌部在蒙古草原上的影响力却并未因此衰减太多,其他部落仍然将瓦剌部视为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希望能够从蒙古与明帝国边境地区的互市上购买到足够的生活物资和战略物资,以此来对抗瓦剌部。于是,便不断的向明廷''申请''扩大互市的规模。

其实从明前中期开始,随着明朝与蒙古之间的战事频率的下降,互市就已经逐步开展起来了。不过因常常受到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的影响,因此互市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即有时开、有时关。如此,蒙古诸部便无法从互市上获取稳定的物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