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的一项绝技,500多年后被1个女人学会,她后来成了女军阀

2024-04-08 08:42     360kuai

小编码字不易,请勿随意摘抄或搬运。

新的一天新的气象,小编希望各位读者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经过十余年激烈的开国战争,李渊和李世民终于一统河山,建立盛世唐朝。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帐下的谋臣勇将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表彰这些开国功臣的丰功伟绩,李世民在皇宫凌烟阁内高悬二十四位功臣宿将的画像,供后人瞻仰祭拜。

在民间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秦琼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把他描述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帅之才,然而在凌烟阁功臣中,他却奉陪末座,成了倒数第一。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真实历史中,秦叔宝只是个单纯的一勇之夫,只管上阵厮杀,从未像李靖、徐世勣独当一面担当大任,因此他未能名列前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秦叔宝既然能被李世民看中,他的武艺自然非同一般。《旧唐书》记载,秦叔宝在李世民麾下专门负责一件事。每次打仗时,如果敌方派出骁勇剽悍的猛将,在阵前耀武扬威,李世民就会"辄命叔宝往取",秦叔宝露脸的时候就到了,他"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大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隋唐演义》中秦叔宝所用的兵器是一杆长枪,这倒是基本符合历史。《旧唐书》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所谓马槊,其实就是骑兵专用的长枪,只不过为了增加冲击力和杀伤力,枪的长度和重量,都比普通长枪大一号而已。《隋唐嘉话》也证实了这一点,秦叔宝所用的长枪"逾越常制",他死之后,这杆长枪被唐朝皇帝视为国之重宝,收藏在府库中,每逢举行重大典礼仪式之时,就会把这杆枪"列于殿庭",供世人瞻仰膜拜。

《隋唐嘉话》还记载了秦叔宝的一项绝技。李世民平定洛阳王世充时,曾经派秦叔宝到洛阳城下挑战。秦叔宝慨然领命,挺枪跃马来到城下,亮了一手绝技。他在城下纵马奔驰,然后把手中长枪奋力投掷向地面,长枪当即深深刺入地中,然后他打马回营。

秦叔宝这一招,民间称之为"飞马植枪",是古代武将比拼武技的一种手段。一方武将凭借膂力,充分结合战马的速度与冲击力,把长枪脱手刺入地面,让对方来拔,拔不出就算输了。洛阳城中的守军看见后,立即派人拔枪,结果面子丢大了。先是一个人拔,大枪纹丝不动,最后"城中十余人,共拔不能动",简直成了老太太拔萝卜,真是好尴尬。秦叔宝得意洋洋飞马而来,"复驰马举之以还",轻松拔枪绝尘而去,让唐军士气大振。

飞马植枪,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术含量,使用者既要膂力过人,还要巧妙结合战马的速度,同时兼顾刺入地面的角度和深度,各项因素缺一不可,才会达到长枪入地拔不出的效果,难度极高。因此这项绝技,自秦叔宝使用之后,就在史书记载中失去了踪迹,数百年无人用过。

直到五百多年后的南宋时期,这项绝技重新现身在世人面前。南宋的宋理宗在位期间,蒙古在北方崛起,与金国和南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大武装势力连年征战,搞得民不聊生。连年战乱中各地盗匪横行,有一路强盗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的首领是个女人。

这个女人名叫杨妙真。《大金国志》记载,杨妙真"勇而有谋,少为群盗,聚众万人",是个智勇双全的女中魁首。在与李全的红袄军火拼时,杨妙真与李全进行了比武。她使出的绝招,与秦叔宝用过的一模一样,也不知她是怎么学会的。杨妙真和秦琼一样祖籍山东,有可能是从秦琼后人那里学的也未可知。《大金国志》记载,杨妙真"飞马植枪,深入一尺",让李全拔枪。李全也是当时名震一时的高手,《齐东野语》记载李全所用的铁枪"重可四五十斤",武艺精湛,江湖人称"李铁枪",结果他这次却栽了,"全不能拔,下马屈服"。

两人从此合兵一处,成为当时纵横江淮的一股强大武装势力,以至于蒙古、金国、南宋都争相拉拢他们,想把这支队伍收为己用。杨妙真夫妻二人则拥兵自重,周旋于三国之间。李全战死后,杨妙真独掌大权,统率数万精兵,彻底成了女军阀。为了保住地盘和队伍,杨妙真费尽心机,时而降宋时而降金,朝降夕叛反复无常,尽显军阀本色。后来强大的蒙古大军南下,杨妙真的武艺再高也难以抵挡,为形势所迫,最终退隐江湖,《宋史》记载她"归老涟水",不知所终。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