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1斤西湖龙井滞销,生产包装销售均受影响,茶农只剩叹息(3)

2022-04-20 14:52  凤凰WEEKLY

除了资金上的花销之外,茶叶合作社还要保证他们不会出村,主要是精力上的损耗。"现在这形势,不确定风险太多了。我们招人家来工作,肯定是好好地接出来,平安地送回去,所以综合考虑,后十天的钱我们不赚了,茶叶不摘就不摘了,特殊时期没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王晶有些沮丧。

而最后十天茶的产量归零,意味着什么呢。王晶点开了计算器算了这样一笔账:即使在最最保守估计的情况下,一天半手工茶的产量在五十斤,十天五百斤的产量,按往年最后一部分茶叶在市场上的销售档位来看,在四千档和六千档中取个平均值。五百斤产量,大约售价在五千元,何况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单零售额就减少了两百万,这样直接的损失,让王晶一提起就叹气。

再之后,多地的快递停运,上海等多个地区进行了封控,这就导致上海等封控区的订单基本为零。

在合作社生产的总销量中,上海客户占据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大多数上海客户需要的都是特级茶叶。这和杭州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秘书长赵宏权的估计差不多,他预计西湖龙井茶在上海市场占总产量的15-20%左右,眼下几乎是"全军覆没"。

"我们的顶级全手工狮峰龙井目前市场的零售价在3万元左右,上海市场是旗舰款销售的主要地区之一,因为疫情上海处于封控状态,对旗舰款的销售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王晶做了这样的解释。

"这些都只是保守估计,我们算要往少了说,说多了肉痛,但真实减少的销售额只会比这个数字多,不会少。"王晶苦笑了几声,"稳定的心态很重要,一直在跟自己说,没什么的。"这些天,他一直在这样宽慰自己。

茶农们只有一声叹息

从龙井村茶农和茶厂老板们的脸上,采茶工们也读出了重重心事:眼瞅着谷雨已至,传统的明前龙井茶销售旺季已经过去,龙井茶是一年采摘一季,今年的收成远不如预期,差不多已经成为定局,茶农们只有一声叹息。

被隔离在家的北上广的很多老茶客也只能望茶兴叹,往年西湖风景区龙井茶园内各类茶馆餐厅,每到周末,茶园春花烂漫,游人如织,今年客人寥寥,原本会来光顾的上海客人们大概率会在家里度过这个春末。

2022年3月18日,杭州,进入采茶季的龙井村对所有进村人员执行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采茶工吴桂芬今年的采摘时间也要比往年短,只忙了几天就赶着回去了。4月15日,她刚刚在衢州老家结束了为期一周的隔离生活,她还惦记着雇主们的茶叶收成,"今年疫情这么严重,大家的日子估计都不会太好过。"

"之前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算是龙井茶生产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赵宏权秘书长用"困难"两个字来总结今年龙井茶的整体情况。比起茶企,更令赵宏权牵挂的,是那些土生土长开茶园种植茶树的茶农们。

和其他地方不同,龙井村的村民们对于茶叶有一种别样的依赖感,凭借着龙井茶地理产区的天然优势,他们在当地开设茶摊、茶庄。对于他们而言,茶叶不仅是一种作物,更多的可能是供养一家一年生活的经济来源。

随着疫情带来的快递停运、交通封控等影响,大量茶叶订单因为无法送达而被迫取消,与茶农们长期合作的合作社与茶企面对着一连串的退订信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效益,不得已停止了对原叶的继续收购。上游订单的锐减,也导致原叶采购需求大幅度减少,茶农的收成缩水。

"如果说是谁承受着最直接、最沉重的打击,那一定是茶农,企业损失的可能是利润,茶农们损失的则更多是成本,一年到头大家都指望着这个,谁能想到呢。"说起茶农,赵宏权总是有些不忍。

"把茶叶留存下来吧,明前龙井是赶不上了呀,雨前龙井也还不好说,要看具体情况的呀。不过那没有买到茶叶的,总归是需要的嘛。"赵宏权这样劝还没出货的茶商。

"我们现在把茶叶保存好,等疫情结束后,总有机会的;日子嘛,熬一熬总能过的。"

(受访对象除赵宏权、戚英杰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