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彻底弄清此事,记者随后又赶到了这家超市内,在先后问了4位顾客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在4月15号当天也曾来过的消费者。
顾客张女士:15号的时候是可以正常出来购物的,我来的时候,在门口排队大概十来分钟的样子,进来的时候人流量也是比较少的情况。确实是有这些顾客来买,我觉得不存在摆拍的情况,我觉得没有必要摆拍。因为如果真的是好的话,不管怎么样展现出来都是好的,没有必要去作秀。4月15日我也来到这边,就是这里。
那为什么在超市拍完,小区门口又拍到这位居民?
根据导航显示,记者拍摄的小区距离超市仅520米,刚巧该居民和记者的节奏重合了,记者拍完超市购物,再到小区门口拍摄居民有序返回的时候,又拍到了吴女士。
住在小区沿街楼栋上的宋阿婆,当时正好目睹了小区门口采访拍摄的整个过程。
宋阿婆:肯定是真实的,因为我就住在这个楼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因为外面不能出来,我就趴在前面看,正好看见他们这样(拍摄),我就住在这个三楼。
✦ 网传疑点三,播出时,身份条字幕显示,她是当地的书记?
其实如果网友们看完整个报道,是不会有这个疑问的。当天记者采访的卫清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寿玲妹。
寿玲妹 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我是卫清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她只是我们小区里的一位居民。
那为什么当吴女士出现的时候,会有"石化街道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身份条呢?其实这属于电视新闻常用的剪辑方式。为防止一段采访太长画面单调,我们会在采访视频中插入相关画面。
吴女士出现的画面其实就是辅助性画面,当大家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是可以听到石化街道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寿玲妹的采访实况声,所以,大家看到的画面上的身份字幕指的是被采访者,也就是后来画面中出现的寿玲妹书记本人形象,并延续至采访结束。
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随着封控时间延长,人们生活不便、心情也颇烦躁。看到防范区的居民们可以走出家门购物,羡慕之余犯嘀咕、有疑虑可以理解。
但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把疑虑当成"事实"发到网上就太不负责任。把正常购物的市民称为"群演",也要考虑对他人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