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无数人为他的盖世威风而心往神驰,也有无数人因为他的功败垂成而扼腕叹息。也正是因为项羽的最终失败,给很多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批判的理由,因为从失败者身上找缺点是人的思维惯性!关于项羽的毛病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里就不在例举了。有些确实有道理,有些则是无理取闹、望文生义。比如很多人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结于赶走了被他称为"亚父"的范增,表面上看确实有道理。但是,大家可曾想过范增凭什么能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横空出世?项梁去世的时候为什么要让项羽称其为亚父?巨鹿之战前项羽为什么要通过兵变才能夺得军权?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真的是表面上的"情同父子"吗?
列举上述的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历史并没有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项羽的失败肯定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但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谈到的那些原因,如惜官、武断、分封、霸道等等。本文就旨在通过项羽最为人所诟病的分封天下的举动,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
项羽的英雄逻辑
项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真正英雄,只是失败的结局掩盖了他许多的光芒。我在和一些朋友探讨"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项羽还是刘邦"的时候,我几乎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项羽。虽然刘邦最后战胜了项羽,但是有一点,刘邦永远都是无法战胜项羽的,那就是气质和精神。刘邦永远都只能仰望着"那个男人"项羽,所以项羽自刎后,刘邦不光没有对项羽的亲人斩草除根,而是封侯封爵,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说这都是因为项伯当间谍的人可以歇歇了,我不会回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