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朱标拥有强大的治国阵容。史书上记载,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领军攻打集庆,得知情况后,大喜,随即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元璋从小就喜欢太子朱标,对其爱护有嘉,聘请宋濂等名儒为帝师,悉心教导朱标。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朱标就被立为太子,还为其选拔了一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文臣武将兼领东宫,辅导太子治理国家。其中有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还有冯胜、邓愈、汤和、刘基、章溢等人也在其中,我就不一一述说了。
朱元璋每次外出征战之时,让朱标监国、令文臣武将尽力辅佐,一来可以锻炼朱标治理国家的能力,二来密切了朱标与群臣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妻,乃是太子妃。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此算来,明朝两大名将与太子朱标乃是姻亲,定然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朱标这边。
朱标拥有如此强大的文臣武将阵容,试问朱棣敢不敢有过多的非分之想呢?
第二,朱标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特地将一切政事交由朱标处分,然后奏闻自己,当时朱标年仅二十二岁。朱元璋时常告诫说,"我之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不断听群臣意见,批阅各地奏章,学习治国之道,目的是为了让你牢记几个原则:第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第二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第三是勤,只有勤恳才不会沉溺于安逸;第四是断,能断不致牵于文法。"从此之后,朱标勤勤恳恳地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治国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