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权相当于权力,为什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能成功呢?(2)

2022-12-09 08:19     360kuai

首先赵匡胤设置枢密院专门掌控军事,这样就保证了枢密院和禁军将领的制衡,因为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是没有统兵权,而禁军将领有统兵权但是没有调兵权,同时实行更戍法就是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力,而在地方上削弱节度使的实权,最重要的就是设置转运使负责地方收入,这样也就从根本上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因为没有了财权,节度使只负责军事的话,他们的威胁也就会大大削弱;最重要的就是禁军指挥权一分为三,原本禁军最高统领就是都点检,当初赵匡胤就是担任这个官职,在北宋的时候,赵匡胤将都点检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别是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对象,就是这些掌控禁军的武将们,所以此时他们的军权已经受到了制衡,就算他们不想要交出兵权,想要做出像前朝那样统兵反叛的情况,在宋朝的时候也基本上不可能了,所以因为制度上的制衡,这些武将们也就只能够"心甘情愿"放弃兵权了。

第二点,君臣"心胸坦荡"。

这个怎么解释呢?先来说说赵匡胤,他通过一场酒宴将自己的担忧明确的说了出来,也就是直接点明了君臣之间的矛盾,而且非常生动直接,也就是说赵匡胤明确说出了他担心开国功臣们造反,通过这样的方式说出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赵匡胤对于功臣们的信任,要知道这个事情在古代君臣之间就是一道刺,很多时候是不能够挑明的,但是赵匡胤就是这样直接表达出来,也就能够很容易的达到武将们的共识;而这些武将们都是赵匡胤当年结义兄弟,并且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这场"黄袍加身"戏份中重要的配角,能够选择赵匡胤成为他们的领导者,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些开国武将们内心深处心甘情愿辅佐赵匡胤,也就是说他们本身并没有造反的想法或者念头,正是因为君臣之间都是如此"坦荡",武将们才能够不如此心甘情愿的放弃兵权。

第三点,"杯酒释兵权"是分阶段进行的,并不是完全放弃兵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