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在位时先后与西夏、辽朝签订了"庆历和议"与"重熙增币",虽然这两项协议大幅增加了北宋政府的国库开支。但在此重压下,北宋政府仍然能够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百姓的生活并没因此而受到太多影响。从此可见,宋仁宗时期国家的经济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在充足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宋仁宗颁布"禄令",按照官员的品级为其分发俸禄,官员月俸具有一定程度的购买力,维持生计不成问题。此外,官员还有额外的生活补贴,从柴米油盐到车马草料都有涉及,为官员提供了一个相当轻松的生活环境。
《孔平仲谈苑》记载:"余靖不修饰,作谏官,乞不修开宝塔。时盛暑,上入内云被一汗臭汉薰杀,喷唾在吾面上。"
不仅仅是对于官吏,面向社会的福利待遇也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尤其是养老政策的不断发展。优渥的社会条件为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了基础条件,免去了生计的苦恼,官吏、词人、士兵等各类人才更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职责上。对应的科考制度选拔官吏人才,宽松的政治环境、优渥的待遇使人才得以存留并发挥所长,宋仁宗时期人才济济的根本原因正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的协同配合。
历史上人才辈出,并不是宋仁宗时期的人才比其他朝代基数大,而是宋仁宗善于发现并且能够留住人才。宋仁宗贯彻宋太祖赵匡胤的祖训,以仁德治国、以文官治国,虽然无可避免地造成了重文抑武的政治风气,但就其时代背景而言,宋仁宗的仁政的确为其招揽了大批人才,纵使有些人才不得以为朝廷所用,也对于北宋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质上而言,宋仁宗的温和政策推动了北宋的国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