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疏,终于将酷吏王逵扳倒

2024-04-14 15:22  360kuai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他以空前的力度,弹劾赃官酷吏,震动朝野,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其中,他为民请命,七次上疏,而将酷吏王逵扳倒,便是典型的一例。

包拯(剧照)

王逵是谁?王逵,字仲达,濮阳人,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在开封府推官的任上,因其办理开封府府吏冯士元贪赃和私藏禁书一案获得升迁,于1040年出任荆湖南路(今湖南)转运使,实际上相当于湖南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是,王逵在其任上,除了规定的春、秋两税之外,另立税目,多征粮款达三十余万贯,以"羡余"之名上激到朝廷后,还用此贿赂京官。王逵因此得到朝廷的嘉奖。但是,多了这三十余万贯的税款,当地百姓的生活就惨了。很多百姓为了缴纳税款弄得倾家荡产,最终被逼无奈躲进山林,或者揭竿而起,反抗苛政。王逵曾派兵平反,并对反抗者滥用酷刑。

包拯得知情况后,实地考察,然后向朝廷上疏,要求弹劾王逵。

弹王逵(一):"微臣访查听说江南西路转运使王逵,做事任性,不顾朝廷法条限制,苟政暴敛,毫无顾忌,州县的人稍不顺从,就被抓捕,灾民无处上告,实在值得同情。按察王逵先前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强占百姓钱财,来做谋取进官之用。居民苦于他的盘剥索取,逃入荒蛮之地,纠集凶徒,以导致暴乱的大患,至今没有平息。沿江重地,方圆一千多里,财税户口尤多,又同蛮界连接。微臣觉得不可长久任用不胜任的人,否则给国家带来无穷的隐患。况且杨纮只因体量官吏不当,尚且降官差遣,何况王逵害民如蠹虫一般,为众议所不容,皇上若能降黜王逵,那将是天下之大幸。"

弹劾有效。王逵因而被贬出任知池州(今安徽贵池)。据说,当王逵被罢官贬离湖南的消息传开时,湖南各地百姓集会庆祝,连续三晚彻夜点灯烧香,感谢神灵,感谢包拯。还有人将木头刻成王逵的样子,日夜鞭打,咒骂斧劈,以解心头之恨。

历经知池州、福州、扬州后,由于与宰相陈执中等人关系密切,又得到仁宗皇帝的常识,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三月,王逵再次升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王逵重任转运使后,仍然对百姓横征暴敛,全无忌惮改过之意。包拯访问得知此事后,立即上疏对王逵进行了第二次弹劾。

(北宋仁宗皇帝)

弹王逵(二):"微臣最近因江南西路转运使王逵行为任性,加上残酷为政,不可使其久任表率之职,请求陛下降旨降职差遣王逵。臣知圣旨已下至本路提刑司审理,但提刑司与转运使都是按察的官员,事相关联,怎能不徇私情,放纵使情况恶化。臣担心他们不能遵从朝廷的旨意行事。加上王逵先前任荆湖转运使时,无理收敛钱物,官员弹劾他,降为池州知州,可不久之后,皇上赦免宽恕了他,迁到福州,不久,又自扬州迁移到如今的地方任职。虽然遇上皇恩,可弃小过而任用,但王逵残暴的性格,难以痛改,他做的事情,朝廷各个官员无不知晓,并不是不清楚。微臣与王逵平常没有一点关系,只因众议不允,必须上书进言。望皇上做出圣断,只今依杨纮例,降王逵到一小郡任职,这样做为的是使天下酷吏做事稍知警戒害怕。"

可是仁宗皇帝和宰相们对这封奏折并没有给予重视,只是将奏折批给了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李道宁处理,而位居转运使之下的提点刑狱司又怎么可能处理得了王逵?实际上这只是仁宗皇帝在应付包拯的弹劾请求而已。不久,包拯便第三次上疏弹劾王逵。这次,包拯还在奏疏中直言朝廷之前的将奏疏批给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的不当之处。

弹王逵(三):"微臣先前曾上言,因江西转运使王逵做事任性,行为酷暴,不可使其居处表率的职位,请求皇上降旨降职差遣王逵。不久承蒙中书奏章下至本路提刑司审理。不知何原因,提刑高良夫未到任间,提刑李道宁又移任泸州,却让王逵继续当权管理。自从看到朝廷旨意,一定是妄加怀疑前任洪州知州卞咸被罢职,已快一年,因朝廷要审查的缘故,对事情的虚实有怀疑,方才抓捕,以显遗憾。又今前提刑李道宁录状举留他,这是多么轻视朝廷啊!所以卞咸被人陈告的不法事情,请求皇上从别路差官勘查,那王逵不能叫他在任本职。也请移到别地差遣,以免铸成大冤案,枉罪无辜。"

而对于包拯的再次弹劾,仁宗皇帝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将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李道宁调任泸州知府,让王逵兼任提点刑狱司的职责。这样一来,王逵就更加猖狂了。他怀疑是前任洪州知府卞咸到京城向包拯告发了自己,便唉使人告发卞咸在任时的所谓罪行,先后监禁了与卞咸有关的五六百人。王逵还让李道宁上疏保举自己继续担任转运使。

包拯空有"除贼之心",可身监察御史只有言事的权力,朝廷对包拯的弹劾完全不予理睬。但是,由于王逵对卞咸的打击报复使得朝野上下都很愤怒,包拯不灰心,又接连上疏弹劾三次。王逵终于被降职出知徐州。包拯的连续弹劾终于有所见效,他本人也由监察御史改知谏院。

但是,到了皇佑二年(1050年)十一月,王逵再次由知徐州升任淮南转运使,当时"中外闻之,无不骇愕"。包拯便果断地再次上疏弹劾王逵。在这第七次上疏当中,包拯直言朝廷包庇任用酷吏。

弹王逵(七):"微臣最近与陈旭、吴奎共六次谈论,因新授职淮南转运使王逵请求皇上改授藩郡之职,至今没承蒙施行。为何臣等之言不足取信于朝廷到了这种厉害的程度?起坐惭愧,不知所措。臣今略备王逵各任事情,请圣上特于明察。按察王逵先前任湖南转运使时,无理收取乡里十年役税,令交纳现钱。只潭州关联到七百余产,即使是子孙沦没以及卖了产业的人,还要令佃人交纳,一共关联到数千户人家。其部下各州,全都是这样。一路百姓,按例都遭逮捕,逃走、死亡的人无法计数。等到臣等上书,朝廷特与放免……王逵凶暴无度,残忍有余,位列高官,心如蛇蝎,只因狡诈,忝辱职名。在湖南时,用酷法索取钱财,一心图取升官,被杀的百姓,不知其数……等到任江西转运使,依然如先前残酷,不顾法律发配民吏,恣意作威作福……而且执政的大臣,理当应为国家选进良才,摒退苛暴的酷吏,规范弘扬政体,阻止、劝勉将来的人,如今却不体恤他人进言,坚持使用酷吏,对一个王逵来说,他侥幸了,那把一路民众的福祉命运置于何处呢?……微臣不避烦琐,反复剖析的原因,只是希望陛下亲自裁决。"

包拯此次上疏,更是义正辞严,朝野震动。仁宗皇帝看到奏折后,也不免为此感到心惊,终感事态严重,痛下决心,罢免了王逵的转运使职务。

而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疏,终于扳倒酷吏王逵,受到举国的一致称赞。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