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就是西夏。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国号为"大夏",因党项人崇尚白色,因此又被称作"大白高国"。宋朝人因其在西方,故谓之"西夏"。西夏的领土不是很大,而且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沙漠,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此外,西夏还位于宋、辽、金三国之中,周边形势非常险恶。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历经10代皇帝,建立政权长达347年之久(从拓跋思恭建立夏州政权算起)。要知道,当时辽朝人口接近800万,金朝人口超过5000万,宋朝更是超过一亿,而西夏全盛时期人口也不过300万。
这就不由得令人生出疑问--身为弹丸小国的西夏,究竟是凭借什么存活下来的呢?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党项人"民俗勇悍,其民习于用兵,善忍饥渴,能受辛苦,乐斗死而耻病终......尤重复仇,若仇人未和,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常。此中国(宋朝)之民所不能为也。"在这样的民族性格下,西夏人崇拜英雄、崇尚武力,很小时候就开始学习骑射和武术。
此外,由于人口过少,西夏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平时放牧、战时打仗。据《隆平集·西夏传》记载:"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物资匮乏,西夏朝廷从不给士兵发放粮饷,全部由后者自行筹集。这一艰苦条件逼迫士兵对外抢掠财物,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狼一样的狠劲,北宋边民为此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