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在三国历史中,算是一个乏善可陈的小人物。无论战功还是政绩,他都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但就是这样本该被历史忽略的小人物,却干出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格局的大事儿。
襄樊之战,关羽先胜后败,从水淹七军,势逼曹操的大优势,到腹背受敌,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糜芳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当初在襄樊之战的关键时刻,屯江陵的糜芳与傅士仁二人,开城投降吕蒙,导致关羽失去荆州大本营,最终走向败亡。
有这么两个带路党,关羽丢掉荆州,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而荆州之失不仅仅是导致了关羽的兵败被杀,更是打乱了诸葛亮《隆中对》里跨有荆、益二州的战略部署。刘备集团自此被封锁在益州,无法向外扩张,以至于蜀国在日后的三国之中,一直是国力最弱的一家。
所以,糜芳之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糜芳为什么要叛?按照史书记载,他选择背叛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得罪了关羽,即刘备小舅子和义弟闹掰了。
当时糜芳与傅士仁负责军需后勤,但进度上却跟不上关羽的要求。最终关羽放下狠话,仗打完回来就要收拾他们。
《三国志·关羽传》: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糜芳与傅士仁因此而感到不安,最终选择了和孙权联合,里应外合,搞垮关羽。表面上看,这个理由还说得过去。但是如果结合糜芳的身份,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明显不划算的买卖。凭他糜芳的地位,关羽能拿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