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郭子兴真有第四子郭老舍,为什么洪武十四年郭子兴滁阳王庙祭祀活动制度化时,朱元璋命令宥氏为首的千百户三家负责看庙,而不把这一任务交给郭老舍呢?原来,郭老舍回乡后,于洪武十一年被人骗到了贵州一个黑窑里打黑工。而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了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等朝廷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都已经完成,郭老舍才被解救回到家乡,当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了。《名山藏》记,"洪武十六年十一月,太祖面谕太常承张来仪为子兴庙碑,碑言王无后。二十八年,太祖令旗手卫官李忠召老舍于黑窑厂。入四川候蜀王。蜀王母,子兴女,所谓郭惠妃也。"而嘉靖《定远县志》中《蜀王赐展亲之记》也有佐证:"前辈尊长必当尽心孝顺…….如此乃可以保其家世,而我外祖先王亦将垂佑于无穷……付外氏郭、马二家兄弟。"由此可知,郭氏并未绝后。补一句,王世贞认为这个郭老舍只是郭子兴乡中同族人,而不可能是郭子兴的幼子,他:"而所谓郭老舍者,必滁阳王之族年少长者也。若其幼子。则在洪武四年时当尚少,而何以曰老舍?使果滁阳王子,是不胙茅土之封,必罹金罂之赐矣,宁能晏然而已乎?"理由有两个:一、郭老舍的名字中有"老"字,怎么可能是郭子兴的幼子?二、如果是郭子兴的幼子,应有封赏,不可能如此默默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