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两晋时期, 玄学风气正盛,奉行实用主义的诸葛家族不尚玄学,不为士族所容,才逐渐从渡江之初葛王并称的大族,下降为与刘裕等人并列的次等士族。
然而,一篇《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些谆谆教诲早已融入到琅琊诸葛的家风中。
或许,诸葛家族的子孙也继承了诸葛亮的处世态度,虽沉默,却从不沉沦,也如诸葛亮一样自强不息,而诸葛亮的精神远远不止在家族之中传承。
蜀汉灭亡后,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与曾孙诸葛显在晋朝为官,移居河东。 诸葛显与 王羲之还有过交集,王羲之的传世书法作品中有一帖《成都城池帖》,其中提到, "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
诸葛显对王羲之说,成都的城池、门楼等,都是秦时司马错所修建。王羲之听后为之神往。王羲之对治蜀的诸葛亮也敬佩不已,他临摹过诸葛亮的 《远涉帖》,从他与诸葛亮后裔的交游来看,其原本很可能是从诸葛显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