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微笑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起身,再赞,然后四拜。
袁可立再次高声宣布:"新科进士分东西侍立!"
于是,站在中间的新科进士们在太监的引领下,呼啦啦地向两边分开,袁方随着队伍走到了东面的位置,在行走的过程中,走在他后面的孙之獬拉了一下他的罗袍。
袁方回头问:"拉我干什么?"
孙之獬低声道:"袁兄弟,我不知道袁大人就是令尊,之前冒犯了兄弟你,现在向你陪礼道歉!"
袁方耸耸肩,没有拿正眼看他一眼,更加没有接受他的道歉。
孙之獬在后面恳求道:"袁兄弟你大人有大量,都怪我孙之獬狗眼不识泰山,只要你能解气,对我怎么着都行。"
袁方没有理他。
此时,只听得擂起了一阵鼓声,一名翰林执事官已经将金榜恭恭敬敬地捧在上手,鼓声过后,又响起了优雅的音乐声,文武百官再次向皇上道贺,在音乐声中,袁可立高声致词:
"国家圣圣相承,四海之内沨沨乎弦诵之声,仁义、礼乐之化扬于遐迩,故士之育乎学校者,莫不争自奋励,务以学行、文章取科第。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执事官宣布新科进士觐见皇上。
袁可立高声唱传:"一甲第一名文震孟!"
两旁有鸿胪官复传道:"一甲第一名文震孟!"
……
接下来就是榜眼和探花被传唤,再接下来就是二甲的第一名和三甲的第一名。这五人依次上前谢恩完毕,就轮到排名二甲和三甲的体新科进士了。
排在最后一排的袁方,随着同年们一起伏地谢恩,在雄浑的乐声中,新科进士四拜天子,传胪大典宣告结束,至此,新科进士才算有了正式的身份。
执事官高举金榜从皇极门左门而出,武百官入班,锦衣卫持伞盖仪仗、鼓乐引导,新科进士们紧随在后,到长安左门观榜。
袁方也随着队伍走出了中极殿,他并不打算去看金榜,金榜上的名单他昨天就已经看过了。
他正两眼游离地四处张望,准备找个借口离开这里,突然他看到了汪乔年。
汪乔年,字岁星,今年三十七岁,是袁方在国子监的同窗,虽然比袁方大二十岁,因为二人平时常在一起探讨兵法,汪乔年对兵法也是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没有因为年龄的差异而影响他们之间的往来,由于他们兴趣的相同而成为了很好的哥们。
袁方向汪乔年拱手道:"岁星兄!你不去观榜?"
汪乔年回礼道:"仲南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看了也不能把名次前移,还是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如我们现在先散了?"
汪乔年赞同袁方的提议,于是二人便结伴出宫。
出了午门,袁方让汪乔年陪着一起去取刚才换下来的衣服,负责看管衣物的小太监正在太阳底下打瞌睡,听见动静,眯缝着眼问:"怎么不看金榜就离开呀?"
袁方道:"传胪大典已经结束了,我们是来领衣服回府的。"
小太监不耐烦地扬了扬头:"去去去!等人来齐了再领。"
汪乔年不动声色道:"这位可是左通政袁大人的公子……"
小太监连忙揉揉眼睛,低声问:"是袁可立袁大人吗?"
汪乔年傲慢地答道:"你认为还能是谁?"
小太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忙不迭地为袁方取出了衣服。
袁方来时所穿的衣服已经被太监们整整齐齐地叠在一个衣箱里,他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箱子,打开来看了一眼,确认无误里面就是自己的衣服,便提起箱子走人。
他和汪乔年一前一后离开了午门,他们穿着崭新的大红色进士巾服走在大街上,非常的显眼,行人的目光充满了羡慕之意。等在宫外的轿夫们也围上了这两位新科进士,"进士老爷,坐轿子吧,我抬的轿子又快又稳,包您坐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