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在途经高平时,通过探问村夫,得知在县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尸骨麇集最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以至于周边地名就叫"煞(杀)谷、哭(骷)头、头颅山"。
其中头颅山就得名于建在旁边的"白起台",他其实是一处"京观":把敌军的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李隆基在潞州任职的时间不长。
十五年后的开元十年(723年),李隆基正是38岁的春秋鼎盛之年。
这年正月,他自东都洛阳出发,巡行潞州。
李隆基在途经高平时,通过探问村夫,得知在县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尸骨麇集最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以至于周边地名就叫"煞(杀)谷、哭(骷)头、头颅山"。
其中头颅山就得名于建在旁边的"白起台",他其实是一处"京观":把敌军的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李隆基在潞州任职的时间不长。
十五年后的开元十年(723年),李隆基正是38岁的春秋鼎盛之年。
这年正月,他自东都洛阳出发,巡行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