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包括李傕、郭汜控制汉室的阶段给东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纷纷起兵,并且利用自己的手段在乱世中分一杯羹;陶谦有没有这样的野心呢?其实也是有的。陶谦支持屯兵于河南中牟的朱儁为盟主,意图组建一支新的联军,但是李傕等人征召朱儁入朝,破坏了陶谦的计划。这个时候王朗与徐州别驾从事赵昱劝说陶谦向长安通使,其实也就意味着与李傕、郭汜言和。为表彰王朗和赵昱的做法,王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赵昱成为广陵太守。
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的根据地在荆州南阳,但是受到荆州牧刘表的逼迫,加上对兖州的野心,袁术率军进攻曹操,但是被曹操击败,转移到淮南,其势力向扬州扩张。袁术对李傕、郭汜不感冒,扣留汉使马日磾,于是李傕派刘繇为扬州刺史,牵制袁术。袁术将刘繇安置在吴郡,结果刘繇果然驱逐袁术在江东的势力,依托长江与袁术对抗。袁术不得不派遣孙策渡江进攻刘繇。孙策先后攻取吴郡、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以此作为江东基业。而王朗则被孙策安置在吴郡曲阿。
曹操征辟王朗,孙策放行,王朗被拜为谏议大夫,辟请为司空参军;后又以军师祭酒的身份领魏郡太守,陆续升迁到少府、奉常(太常)、大理(廷尉)、御史大夫、司空、司徒,位居三公,地位尊崇。最后在曹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去世,谥号为成侯,《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安民立政曰成'',也比较符合王朗的形象。王朗去世的时间虽然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开始,但是诸葛亮一伐时并没有与曹魏的主力相遇,王朗也没有随军出征的记录,《三国演义》安排这样的桥段,一是突出诸葛亮的辩才,二也是结合了一些史料的文学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