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一路走来是艰辛的,他经历过被金人追赶,经历过苗刘兵变的惊吓,更经历金人时不时要把父兄放回的威胁。对于皇帝的位子,在确定无子后,他有厌倦之意,这种威胁无处不在的皇帝生活,能够卸下包袱,无疑是种解脱。平稳过渡是他的最真实想法,而赵眘的出现恰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自己从小养大,他也没有天然的觉得自己是皇位继承人,对于皇帝养父更多的是尊敬,赵构也可以真正实现颐养天年。
不管历史太祖赵匡胤是不是真的传位给太宗赵光义,宋朝都是对太祖后裔不公平的,他们即使不是皇族,也应该享受祖上建立大宋王朝的荣耀,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赵匡胤成年的儿子都比较蹊跷的去世,太祖后裔并没有真正享受皇族的待遇,他们的生活接近平民。也许没有靖康之耻,谁也不会注意宋朝开国皇帝的后裔,他们只不过是宋朝的子民。也许没有这段特殊的经历,赵构也不会注意太祖后裔的遭遇。赵构说自己做梦确立了太祖后裔继承自己的皇位,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政治目的也大于真实情感,但很难否定他对太祖后裔的同情。这种同情让他比较坚定的选择了赵眘。
宋高宗五十多岁禅位,活到了八十多岁。对于他来讲,算是光荣退位养老了。事实证明,他选择是对的。他获得了高宗这样一个评价较高的庙号。只不过宋朝也没有在出现像太祖赵匡胤这样的马上皇帝,失去的山河终于没有收回,孱弱的宋朝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