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旧事钩沉:三面山的陈年往事(2)

2025-03-16 13:42  360kuai

1982年,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明玉珍墓(睿陵)出土了"玄宫之碑",碑文记述了明玉珍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建立大夏国的事迹。碑文说:"明年春(元至正十九年,1359),李仲贤、王虎、郭成奔平元,数十万兵一朝解散。友谅又要致王爵,即封还其诏书;请皇太子监国,皆不报。拜骡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夏,擒李君诚于五面山,袭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友谅使来,宋主崩弒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折膺哀悼,殆不堪忍。"

明玉珍皇帝塑像

这段碑文说的是:元至正十九年(1359)春,明玉珍在普州(今安岳)击败韩林儿的李仲贤、王虎、郭成部,该部数十万兵一溃而散,李仲贤、王虎、郭成只得逃往平元。陈友谅又邀请明玉珍(图谋徐寿辉)并赐他王爵,明玉珍封存了诏书并且原封不动退还回去,陈友谅又提出让皇太子监国,明玉珍一概不作回复。徐寿辉任命明玉珍为骡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夏,明玉珍在五面山的战斗中大获全胜,活捉了李君诚,袭击了舒家寨。田成、傅德于惊慌中逃走。这时,陈友谅又派来使者,而陈友谅弑杀徐寿辉的消息已经泄露,明玉珍愤而杀了陈友谅的使者,焚烧了陈友谅的书函,全军披麻戴孝,为徐寿辉发丧,明玉珍拍着胸口痛哭,几乎不能承受这巨大的悲痛。

陈世松先生在《元末'青巾军'入蜀考――兼释重庆<玄宫之碑>》(载《四川文物》2006年第4期)一文认为,《玄宫之碑》所说"平元",应指"平武",是碑文执笔者故意所为;"五面山"即今北川县"三面山";"傅德",应为"傅友德"。

从碑文记述事件的大背景来看,陈世松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