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武先生《在北川开坪丢失帅印的土司》一文中说:根据龙州薛土司家谱的记载,元朝末年,朝廷在龙州设置了元帅府,土司薛文胜和王祥分别担任元帅、副元帅。王祥虽然先后担任过龙州元帅府副元帅、管军副元帅这两个职务,但前后总共只有20年时间,即1351-1371年。在这20年时间里,王祥为什么要来到今北川开坪,并将副元帅印鉴丢失在了永安村?推究起来有三种可能:一是开坪一带本属龙州三寨长官司管辖,其印鉴乃是王祥到其辖区视事时所遗;二是王祥到开坪躲避战乱时丢失;三是王祥为了像其前辈一样"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地盘,曾经"西征",欲将北川县白草河流域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据史籍记载,龙州的管辖范围历来不含北川关内地区;而在他担任副元帅的20年间,元朝政府在笼络他,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也认可他,王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也就不会是跑去开坪躲避。这样看来,王祥很可能是奔着"开疆拓土"的目的去开坪的。
在没有其它史料能够给出合理解释时,赵兴武先生的推论不失为重要的参考。但印鉴毕竟是极不寻常之物,作为官职的象征,对其保管应是极其精心又细心的,遗失说就很难使人信服。而李喜喜率青巾军进犯川西,则给这枚副元帅印的失落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即:
元至正十八年(1358),李喜喜率红巾军残部沿阴平道入川,占据龙州(今江油关镇)、三面山(在今北川)后,克汉州(今广汉市),占成都。李喜喜部在攻占龙州、三面山时,无疑受到了龙州元帅府薛文胜和王祥的抵抗。当时,副元帅王祥或据守于三面山迎敌,或在龙州不敌而退守三面山,双方可能在三面山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以王祥的慌乱败走告终,其副元帅印可能就是在这场战斗中失落于此。
李喜喜部占据龙州、三面山后,加强防守,以确保控制这条青巾军的生命线。
至正十九年(1359)夏,明玉珍击败了龙州、三面山的青巾军,并在三面山俘虏了李君诚,袭击了舒家塞。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全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