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措施:难以为继
面对瘟疫,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通常反应迟缓,措施乏力。
在疫情初期,当地长官想方设法瞒报或少报,企图瞒天过海,错过了遏制瘟疫的最佳时期。随着事态严重,因交通不便和官僚作风,耽误了防控力量进入疫区的时限。
此时,疫区的医疗资源成为阻遏疫情的宝贵财富。各地官办的惠民药局"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民间医生要么走遍城乡救治病患,要么接受政府雇佣参与疫疾救护。由于对瘟疫成因和传播方式不了解,明朝医生经常采取隔离加药物治疗的手段,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源头上堵截和减少的瘟疫发生。很多医生"即出诊视,人疫侵染",因抗疫病逝,给原本严峻的防疫形势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