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追封古代名将七十二人,四位春秋名将上榜,他们分别是谁?(3)

2024-12-16 16:02  360kuai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武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对于孙武来说,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除了理论影响之外,孙武也拥有令人心悦诚服的战绩。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训练吴国士兵,进攻楚国的柏举之战中,孙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也无愧于"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称号。

范蠡

最后,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灭吴,吴王夫差自杀。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在春秋末期,正是在范蠡的帮助下,越国得以消灭吴国,越王勾践更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更为关键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没有贪恋权位。在此基础上,范蠡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因此,范蠡还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也即"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