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苦战及外交分化,突厥实力受到削弱,隋朝还迫使东突厥称臣。然而伴随着隋末天下大乱,东突厥一反常态,再次与中原对立,使得北方边患无穷。据史载,"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不仅如此,东突厥还扶持北方割据势力,包括"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唐朝建立后,突厥日益成为国家统一的障碍,双方矛盾日益加剧,突厥甚至越过关中,挑战唐政权。
武德三年(620年)秋,五原梁师都慑于李世民大破刘武周,遂遣其尚书陆季览游说突厥南下进攻唐朝。突厥首领处罗可汗心有所动,认为唐朝的崛起会削弱其对汉地的控制,遂计划派"莫贺咄设入自原州,泥步设与师都入自延州,处罗入自并州,突利可汗与奚、霫(xí)、契丹、靺鞨入自幽州,会窦建德之师自滏口西入,会与晋、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