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这位皇帝一生多情,有人说他是贤君,欧阳修却说他只是个中材(2)

2024-11-05 15:22  360kuai

他在历史上还是位出了名的多情天子,其情感生活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颇具几分浪漫色彩,他的多情不仅局限在男女情事上,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他为人特别宽厚、仁义,孝敬长辈、爱护兄弟、关爱老婆、优待亲属,甚至连对待乳母都是念念不忘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对妻子的情感上,他的第一位皇后沈氏因逃避安史之乱去向不明,代宗继位后,即遣使天下,到处寻访沈氏,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代宗又封了独孤氏为贵妃,但独孤贵妃不幸离世,代宗悲痛不已,他把独孤氏的遗体一直殡于内殿,以便天天探视。直到三年后才安葬于庄陵,并追赠为贞懿皇后。由此可见他的深情,所以后人称他为“大唐第一多情天子”。

唐代宗还是一位仁心宽厚的皇帝,我们从他对女儿在婚姻家庭的态度上感受到一二,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这公主常在家中拿着这公主的架子,对公婆不是太尊重,于是被这楞头青的郭暧给打了一耳光。公主自然告到了皇帝老爹那儿。郭子仪吓得将儿子捆上去见皇帝,没想到没想到代宗不但亲手给女婿松绑,还说了一句千古传颂的治家名言:“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以后这女儿再也不摆这公主的谱了,此事遂成千古佳话,被后世演义成戏剧《打金枝》而广为流传。

他即位后,在大范围内对以前的冤案进行了平反,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就是那连累李白,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璘也予以昭雪。唐代宗接手了安史之乱后的超级大乱摊子,创伤累累、百事待举、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天灾人祸,饥荒瘟疫,肆虐着已经萧条的城市和乡村。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人烟断绝的凄凉惨状。

为平息战乱,唐朝军队都调集内地,连最后收复两京都要示回纥帮忙,从而导致边防削弱,吐蕃、党项等乘机屡屡内扰。更糟糕的是,内地还爆发袁晁农民暴动,去平叛的军队还没回师,吐蕃军队就攻入关中,渡过渭水,兵锋直逼长安,代宗仓皇出逃陕州,步他爷爷的后尘,又当了回唐跑跑。幸得郭子仪再次出兵,力挽狂澜,但是这时候整个唐朝已经尽显颓势。这一事件的发生,更使代宗朝困难重重、雪上加霜。

后来的唐代宗迷上了佛教,并开始研究《易经》,他对《易经》的研究颇为深厚,这与他的才华也是分不开的。其实这时的他心力交瘁,对国事早已厌倦,做这些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逃避,他的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了。离世后追谥号为睿文孝武皇帝。

纵观唐代宗一生,能够做到平乱守成,虽也有缺憾,但终归还是引领着大唐王朝走出了最黑暗的低谷,欧阳修评价他为“中材之主”,他在位时间的17年中,也曾励精图治创下佳绩,并对整个唐朝的政治军事进行了改革。在经济上,他还改革漕运和税制,对盐政理财开源,安定天下,为再造李唐一统河山,作出了贡献,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唐代宗不论是其人品还是政治举措,都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旧唐书》给他的评价为“贤君”,这评价是极高的了,但我觉得这“贤”应该多半指的是他宅厚仁心,离“明君”和“能君”尚有一定的距离。倒是这《新唐书》的评价要实际些,“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这无疑是客观的评价。评价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仅仅建立在国家的昌明兴盛之上,而是要根据所处的时势而定,这样才能客观地给予正确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