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周厉王!(2)

2024-09-03 14:22  360kuai

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暴发了人民群众反对专制独裁统治的伟大事变:"国人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一带)。"厉王名胡,姬姓,西周第十个国王,是一个财迷心窍、蔑视民意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一步激化了本已尖锐对立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和历史上任何朝代一样,西周早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致力振兴,产生了政权稳固、经济繁荣的"成康之治",改变了商代末期的黑暗局面。但自西周中期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奴隶制的母体内部逐渐产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井田制的破坏和私田的形成中。这种私田不是井田制下的"私田",而是作为井田制对立物的真正意义上的私有土地,它是奴隶主贵族通过"化公为私",从井田内部生长起来的。共王、懿王之后出现的土地买卖,是这种私田出现的标志。掌握了大量私田的奴隶主贵族,就是日后"私家"的代表。这种新兴的土地所有者,就是日后新兴地主阶级的前身。随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上层建筑中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衰落趋势。司马迁说:"共王崩,子懿王嬉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从共、懿之后,西周王朝统治权力逐步下移,地方诸侯势力日益上升。"夷王衰弱,荒服不朝",尊贵的周天子也不得不"下堂而见诸侯"。随着奴隶制度的腐朽,新的封建因素的成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分化逐渐加剧了。"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复夺之",反映了有些贵族丧失了土地和奴隶,另一些人则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和奴隶。总之,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阶级分化加剧,社会动荡不安,这就是周厉王登上政治舞台时的历史背景。厉王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