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原因是什么?(2)

2022-03-02 11:44     新京报

那么,既然死亡人口数量和死亡率上升了,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下降了,为何2021年女性人口还增加了94万人?

因为女性平均寿命延长了。

202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15年的79.43岁,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88岁。

实际上,2021年,我国不但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而且总人口性别比也下降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而2021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04.88。

▲我国历届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图。新京报 苗奇卉 制图

个别省份的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不过,虽然全国的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份的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但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人口性别比的大趋势正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

事实上,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性别比都是“女多男少”。

例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日本人口性别比为95.4(相当于每100位女性对应95.4位男性),英国为97.7,法国为93.8,德国为97.8,美国为97.9,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女多男少”现象。

我国人口性别比正在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既有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原因,也有女性平均寿命延长的原因。

而出生性别比下降的背后原因,则是我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基于性别选择的人工流产现象越来越少。这都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水位”的提升。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其实已经出现“女多男少”现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25“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的6岁及以上人口”数据,我国20-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共有5894万人,其中男性有2788万人,占47.3%;女性有3106万人,占52.7%。

从总人口性别比来说,虽然我国在整体上仍然是“男多女少”,但个别大城市已经出现“女多男少”。例如,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沈阳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为99.38,大连市为99.19。

如果从户籍人口来看,分析各大城市统计年鉴的户籍人口就会发现,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十余个大城市,不约而同也存在“女多男少”的情况。

这当然也不难理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普遍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而城市又有大量的白领工作机会,吸引女性的进入。

总而言之,我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人口性别比例逐渐趋向平衡,这是社会乐见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对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改革、观念转变等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此,舆论当理性客观待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