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末年时期,也发生过皇子夺嫡。当时的太子是李承乾,但却由于牵扯到了谋反案中,不久之后便被废除。在经过唐太宗的观察以及长孙无忌等人的推荐之下,最终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长孙无忌担任太子太师。在储君确定之后,唐太宗便开始御驾亲征高勾丽,长孙无忌也陪同在唐太宗身边并代理侍中一职。这长孙无忌虽然是一位文臣,但是他却在行兵打仗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例如就是在围攻安市城的战争中,长孙无忌就率领精兵埋伏在峡谷中,准备绕到敌人背后,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他的指挥之下,所有的桥梁全部被拆除,使高句丽的援军不能及时到达。在与太宗等人的合作之下,最终迫使敌军投降。
教导高宗,坚持原则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在临终之前,曾经命令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佐太子。这太子李治本来就凭借着孝闻名天下,在太宗去世之时更是悲痛不已,甚至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哭痛。但国不可一日无君,长孙无忌便劝说李治:"陛下将国家交由您,您怎么只知道哭泣不问国事呢?"就这样,李治迅速赶回长安,继承了皇位,历史上将他称为唐高宗。这时的长孙无忌也凭借着舅舅的身份辅佐在唐高宗身旁,担任太尉一职,深得皇帝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