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令他官至丞相!但老师不会告诉你,其实只讲了一半

2023-05-02 14:59     360kuai

古时候有很多寒门学子勤学苦读的故事,孙敬和苏秦的悬梁刺股,孙康和车胤的囊萤照雪,看这两个例子,都是两个人组成的一个成语。而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单独给他出了一个成语,叫做凿壁偷光。这些典故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偷光的是一个叫做匡衡的孩子,小时候的匡衡勤奋又聪明,常常是老师劝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不过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呢?老师没告诉我们,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人(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他出身贫寒,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靠给人帮佣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相当于今天的勤工俭学)。

匡衡他家很穷,也不仅仅是他家,实际上西汉时期人才选拔制度就限制了寒门子弟的通往庙堂的道路。察举制虽说是公开选举,但是随着地方豪强的势力日益壮大,所谓的声望影响以及渐渐被官僚家族支配,选人才就得先看门第了,名门望族就成为了选举的重要影响因素。换句话说,当官的子孙后代基本上都能当官,平民的子孙后代大概率还是平民,这就是为什么名门望族更容易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所接受的各种资源都相比于平民好太多了。但是寒门出贵子的几率小归小,也得有。匡衡就是这样一个不甘贫寒的人,祖祖辈辈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他却是勤学苦读,胸怀大志。

匡衡凿壁偷光的典故来源于《西京杂记》。小时候的匡酷爱读书,但是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只好找别人借,但匡衡又是家中的仅有的棒小伙儿,壮劳力,所以白天还得给别人干活,压根儿就没有时间读书,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但是晚上读书又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家中没钱买煤油灯,直到某一天邻居家的灯光从缝隙中透了过来,他便将缝隙挖大,开始了借光读书的日子。

今日关注
更多